800小说网 > 大明升职记 > 第398章 赈济

第398章 赈济

800小说网 www.800xs.me,最快更新大明升职记 !

    第398章 赈济

    陶知府同意柳鹏的看法:“嗯,得多上几个题本与折子,不仅我要上,各州各县也要使足劲上,致仕在乡的缙绅大户更要上,还有曾经在登州任过职的诸位老大人也要上!”

    这就是整个登州府的上层全面动员起来哭穷,只要跟登州府有点关系的大人物都要动员起来,向朝廷表示登州府遭受百年大旱,已经是油尽灯枯人间地狱了,朝廷必须想办法解决登州府的问题。

    至于黄县收成尚好这件事就绝不能说了,大家的统一口径就是整个登州府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夏粮完全绝收了,朝廷再不想想办法,不但要饿殍遍地而且还要发生大规模的流民起事。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遇到这样的百年大旱,就看谁哭穷哭得最厉害了!

    只是说到这,陶知府不但松了一口气,而且跟柳鹏说起了一件好事:“对了,圣上已经发了诏旨,山东百年大旱,用起运米豆半数赈济,咱们登州这一关总算是过去了。”

    大明的财政收入分为起运米与存留米两项,如果以最简单的划分方式来说,那就是起运米是中央财政收入,存留米是地方财政收入。

    大明朝廷是万万不愿意委屈了自己,不管遇到怎么样的天灾人祸,存留米可以免征,但是解部的起运米豆是万万不能免征的。

    但问题在于存留米实质是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留在本地使用,遇到了天灾人祸以后免征存留米事实上就是大大削减了地方财力,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至于起运米是用来供应达官贵人、皇亲国戚、京师军民的,万万不可豁免。

    因此每次遇到天灾人祸,往往只能让地方政府临时召集缙绅搞些杯水车薪的救济,但是今年的山东大旱实在过于严重了,而且范围也堪称空前绝后,整个山东境内都是颗粒无收,山东巡抚钱士完和巡按赵日亨与万历皇帝争执了无数回,终于让万历皇帝终于破天荒答应今年的起运的解部米麦的半数留在山东赈济,但是输送内帑“照例征解进,以备急需”。

    而从今年年初开始,一贯向德州仓和临州仓输送本色折色的登州府却是总是找各种借口推托起运米麦的义务,为此这事督粮道已经跑了登州府好几次。

    而陶知府总是把这事的责任推到和丰仓的身上,和丰仓又推到柳鹏身上,而柳鹏又表示他已经从和丰仓离任,这件事跟他无关,纯粹是衡王府构陷。

    反正反复折腾以后,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柳鹏的责任,但是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也没把这件事的责任压在柳鹏身上,督粮道只能留下了一句:“好自为之。”

    起运米麦是府县重中之重的第一件大事,朝廷考察官员政绩首先就看起运米麦搞得好不好,其他事务都可以放在一边,而登州府这么闹腾可以说是本朝极少见的例子。

    还好登州府只是暂时拖延米麦起运而已,他们已经答应夏粮收获以后,与去年的秋粮一并起运到德州、临清,当时省内各府各县还觉得陶知府不知死活,敢同大明运行几百年的体制对着干。

    只是进入四月以后,大家才发现陶知府才是真正的聪明人,眼见夏粮就要大幅减产甚至绝收,谁还有心思往德州、临清运粮,反正德州、临清有的是江南运来的白米,整个山东都组成了攻守同盟,学起登州的拖字诀,就是有粮也不往德州、临清运送。

    进入五月以后,德州仓和临清仓已经基本收不到山东各地州县输送来的钱粮,因此户部与太监都狠狠地告了山东一状,只是巡抚钱士完与巡按赵日亨立即站出来为下面的州县撑腰,连万历皇帝都明白山东的情况已经到了饿死人的程度,让他们照常起运米麦已经是不可能事情,最近终于答应今年山东解部的起运税银半数留在山东作为赈济之用,但内帑还是分文不少。

    只是山东各府县的节奏比登州府实在慢了太多,是从四月开始才开始玩这拖字诀,而登州年后已经在玩这一手,现在大家都知道登州府的小日子在整个山东是最好过的。

    而柳鹏听陶知府谈起解部起运米豆半数留在山东赈济的事情,仍然说道:“知府大人,我觉得虽然今年的解部米豆可以少掉一半,但是我们得继续哭穷,不能往临清、德州运一粒米一丝银!”

    “我当然知道,米进了他们的仓库,就再也拿不出来了!”

    这些仓库都是只进不出,现在除了登州府之外的山东各府各县今年可以说吃了大亏,事后有无数笔墨官司,毕竟诏旨上只说的是解部税银的一半留作赈济,具体是什么章程根本没有具体规定。

    有些田赋地丁项目,州县已经全额完成,仓库却不会退还已完成的一半,有的州县德州仓的任务已经完成,临清仓还没开始,有的地方则是完成了解部税银,内帑却还没开始解纳,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计其数,德州仓、临清仓肯定不会吃亏,吃进去的不会吐出来。

    而登州仓因为没纳一粒米、一分银,现在就占据了绝对主动,进可攻退可守,而且柳鹏继续说道:“是啊,看现在这情形,恐怕朝廷还有新的诏旨下来,好处我们得全拿了!”

    “有道理有道理!”陶知府笑了起来:“柳少讲得很有道理,咱们就这么办,对了,等你米价涨了,我就要准备开仓放米了!”

    和丰仓和预备仓都有大量米豆储存,按照常规三四月份开始陶知府就要开仓放粮平抑粮价,但是陶知府却是一直稳若泰山,从三月份到四月份,和丰仓除了正常的支出放粮之外,没放过一粒米,府内骂声一声,很多人都觉得陶知府现在是自寻死路了,既不往德州、临清起送一粒立,也不在府内放一粒粮。

    只是到了五月夏粮之后,陶知府却收获了无数的赞美声,大家都说陶知府高瞻远瞩,和丰仓和预备仓的米豆能用到最关键的时刻,只是对于陶知府对于这些赞声视若不见,一心等着粮价再次上涨才开始放粮。

    “可不要一次放太多粮出来!”柳鹏说道:“不然粮价跌了,咱们俩都没好果子吃!”

    “知道知道!”陶知府说道:“会和市价基本保持一致,一次放几百石出来!”

    虽然只比市价稍稍低上几文钱,而且一次性只放几百石出来,但是陶知府却觉得自己这次放粮绝对会获得全面赞誉,登州民众会把自己视作万家生佛。

    只是柳鹏却是不大同意陶知府的作法,他说道:“不如登州府七县一州一起放粮,一口气放过千石出去,气势搞大一点!”

    一次性放出上千石,看起来比陶知府在和丰仓一次放出几百石粮食要大气一些,但是陶知府却明白登州府有七县一州,上千石粮食在登州这么一个大府根本掀不起什么风波来,肯定还要接着继续放粮:“好,一次性放两千石出去,声势搞大一点,好保证米价平稳。”

    陶知府放粮的目的,并不是保证米价大幅下跌,反而却是要让高涨的米价变得平稳运行,既不能涨得过高以至有价无市,也不能剧烈下滑导致大家无利可图,而是要做到米价在高位上平稳运行,以求商民两利,陶知府自己也能捞到一大笔外财。

    虽然现在米价比年初足足暴涨了五六成甚至还多,很多大户的身家都因此暴增了四五成,但是大家都知道这只是纸上富贵,得把手上的米谷换成真金白银才能落袋为好,如果换不成真金白银的话,那一切等新米进来,手上的这结米谷就要打回原形。

    而陶知府有着同样的烦恼,托了柳鹏的福,现在包括和丰仓和预备仓存了海量的米豆,但是这些米豆不但要为他换得一个极好的海声,而且还要变成实打实的真金实银,让他在登州有足够的资源把政绩刷到极点,所以米价必须平稳运行,既不能暴涨也不能暴跌,而是让大家虽然买得起但是买起来又十分心痛才行。

    这件事要米业同行公会与登州府紧密配合,米价低了,官府就暂时停止放粮,米价过高,官府就大规模放出比市价稍低的平价粮,只是质量也会比市面上的米豆差一些。

    柳鹏当即同意陶知府的意见:“是啊,慢慢放粮,秋粮上市还早得很,何况今年的秋粮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况,谁能搞清楚。”

    “嗯,我回头会跟曹燧那小子再好好谈一变,不过你们北海钱庄也得好好努力,多放点银钱出来,大家才有钱买米!”

    柳鹏不由惊叹古人的进步速度,曾几何时,陶知府还把谷家钱庄视若洪水猛兽,但是现在他已经时不时将庄票作为支付工具和汇总工具,而且还知道只要谷家钱庄往市面多投入庄票,大家手上就有了更多的银钱,就能多买一些米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