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 我的大秦生活 > 64.还好

64.还好

800小说网 www.800xs.me,最快更新我的大秦生活 !

    及至后来好不容易出了个军事大家孙武,可惜在齐国却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好到吴国去求官,然后带出了一支精兵,助吴国称霸一时。可叹齐国作为赫赫有名的大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除了跟魏国的战争和以后的火牛阵外,几乎乏善可陈。更何况这几场战役都是出奇制胜,靠的是主帅的智略,根本看不出齐兵的素质。

    齐兵的弱势,直接导致的便是齐国在军事上的颓势。桓公之后一直到战国初年,齐国对外战争的结果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最醒目的是公元前589年的鞌之战,齐国被以晋国为首的联军打的大败,齐顷公在战场上化装逃脱。联军深入齐国,齐国被迫割地、献宝求和。公元前555年晋、齐平阴之役,晋军深入齐国腹地,包围首都临淄,焚毁外城,略地胶东。公元前484年春齐国的国书率师伐鲁,孔夫子的学生冉有提出上、中、下御敌三策。开战时,冉有与瘦弱的樊迟率先冲入齐军阵中,齐军不堪一击,狼狈逃窜。同年五月,吴齐艾陵之战,齐军被千里远征的吴军打的大败,统帅国书被俘,三千甲士被斩首,兵车八百辆被缴获。

    到了战国初年的公元前405年,在廪丘,三晋以分散而灵活机动的步兵,包围袭击了排列成密集车阵的齐军,打得齐军损失惨重,齐将死,得车二千,得尸三万,以为二京。接着,魏、赵、韩三国联军乘胜追击,攻入齐长城,围攻平阴城。魏文侯东胜齐于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堂堂一国之君,居然被魏国军队俘虏,还献给周天子,简直就是奇耻大辱。也难怪孙膑刚才会对田因齐说:“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而孙膑只是看到了这点才会提出“强齐必先强兵”一说,只是想要将这群如绵羊般的齐兵训练成虎狼之师,连他自己也说难。

    “何况上将军别忘了,大王亲口说的是将练兵之事交付上将军。膑不过从旁协助。”俄尔,孙膑忽然诡异的笑了笑,开口道。

    “这如何使得。”田忌大惊失色,急道,“我荐先生便是要先生助我大齐崛起,这练兵之事,虽名义上由我执掌,然而此间之事如何能离得开先生。”

    “呵呵,上将军勿急,膑只说这练兵之事由将军总理,却并未说不从旁协助。”孙膑嘴角那抹笑容更盛。

    “这...”田忌为孙膑所言搞得有些迷惑了,斜眼看了看孙膑,却看见他脸上挂着一丝高深莫测的神色。

    “上将军贵为大王宗族,大王对上将军想来是信任有加吧。”孙膑淡淡的开口道。

    “先生之意...”田忌似有所悟。

    “膑不过一落魄士子,身有残损,上不得朝堂,而且大王知膑对魏国仇大苦深,也怕膑会刚愎用事,如何愿意将全国之兵交付于膑手?”孙膑声音平淡,仿佛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上将军则不然,大王对将军深信不疑,这全国之兵交付于你,实在是再妥当不过了。”

    田忌怔怔的看着身边的这个男子,忽然觉得他无比的陌生。

    “所以膑非为自己求官,而是在为上将军。”

    车上的两人却都静静的安坐着,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这辆金碧辉煌的轺车就如大齐国的国运一般,虽然平稳的行驶着,然而却不知将会驶向何方,前面等待着这辆车的,或许是光明,或许是无尽的黑暗...

    赵国与身边的魏、韩一样,都是战国初期立国的新兴诸侯,而且也都同为春秋时代的超级大国晋国所分裂而来,但是要祖先算起来,赵国却是和西方的秦国同宗。

    赵国的开国之君名叫赵襄子。他从出生起便是历经坎坷,因母是从妾,又是翟人之女,所以,他在诸子中名分最低,处于庶子的地位。在他小时候,甚至连他父亲赵鞅也看不上他。但是,襄子从小就敏而好学,胆识过人,不似诸兄纨绔,久而久之,引起赵氏家臣姑布子卿的注意。子卿素以善相取信于赵鞅。有一天,赵鞅召诸子前来,请子卿看相,子卿趁机举荐了襄子。赵鞅注重对儿子们的教育和培养。他曾将训诫之辞,书于若干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习读,领悟其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之后要逐一考查。然而,在考查时,他的儿子们,甚至连太子伯鲁,也背诵不出,以至连竹板也不知遗失何处。只有襄子对竹板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始终将竹板携藏于身,经常检点自己。于是,赵鞅始信子卿所荐,认为襄子为贤才。及至诸子长大成人,赵鞅又对他们进行更深的考察。有一天,他召见儿子们说:“我将一宝符藏于常山(常山便是现今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之上,你们去寻找吧,先得者有赏。”于是,诸子乘骑前往,寻宝符于常山。然而,他们谁也没有找到宝符,只得空手而归。只有襄子说:“我得到了宝符。”赵鞅闻听便让他将情况道来。襄子说:“凭常山之险攻代,代国即可归赵所有。”赵鞅听罢高兴异常,顿觉只有襄子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遂废掉太子赵伯鲁,破例立襄子为太子。

    而赵国立国过程同样颇为艰险,昔年晋国四卿瓜分晋国之地,实力最强的智伯假借晋侯之命,巧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向赵、韩、魏三卿各家索取领地一百里。韩康子、魏桓子明知这是智伯意在削弱别家,但不敢与之争锋,如数交出。而赵襄子却不愿俯首任智伯摆布,加之往日与智伯有隙,便非常坚决地回绝智伯使者:“土地是先人的产业,哪能随意送与他人?”智伯见韩、魏两卿拱手献地,而赵襄子竟敢抗命,勃然大怒,加上新仇旧恨的催化,遂自己亲任元帅,挟韩、魏两家出兵攻赵。赵氏之力如何能与与三家对抗,众寡悬殊,独木难支,赵襄子便率军退守晋阳,以地利之险,克敌疲之短,相机再战。

    智伯率三家之军兵困晋阳后,襄子凭地险与人和的优势,与敌周旋一年有余。这年夏季智伯借山洪来临,掘晋水汾河之坝,水灌晋阳,城中军民“悬釜而炊,易子而食”,晋阳虽“民无叛意”,但群臣却有动摇之心。就在这关键的时刻,襄子估计到晋阳城愈是危在旦夕,而韩、魏两家将愈无战心。因为赵氏的灭亡虽在睫下,但韩、魏亦知赵氏的灭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遂命家臣张孟谈趁夜黑风高潜入韩、魏两营,晓之以“唇亡齿寒”的利害,说服他们与赵氏结盟,趁智伯胜骄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消灭知氏,共分其地。最后,智伯功亏一篑。在襄子的精心策划下,同盟反戈,腹背受敌,落了个身败名裂,祸及九族的下场。连自己的颅骨都沦为别人的酒器。由此,晋国四卿之争,变为三卿鼎足之势,赵氏则在赵襄子的领导下,力挽狂澜,消灭了必欲灭己的知伯,壮大了自家的势力,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而如今的赵国是由赵肃侯在位,赵肃侯即位不久就任命其弟赵成为相国,封安平君,兄弟二人共主国政。

    说起来,在赵襄子时期,晋国四卿中虽然智卿的势力最大,然而若要论战力,却是赵襄子所帅之兵战力最强,每每晋国对外征战,襄子都是领兵做先锋,唯独有一次智伯与赵襄子一同率兵包围郑国京师,智伯让襄子率先领军攻城,襄子则用外交辞令推脱,让智伯出兵,结果招致智伯记恨,也才有了后来的三家分智的晋阳之战。可是到了赵肃侯之父赵成侯时代,赵国却是屡屡被魏国欺凌,而每每奋起反抗,赵军也远远不是魏武卒的对手。

    不过赵人血脉中那股自襄子之时起便渗入骨子里的尚武精神却一直没有消退,如今魏国势大,只能暂且隐忍。赵国或许也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而已,就像晋阳之战那样,只要等到时机成熟,这领袖三晋的位置或许就要易主了。

    赵国,邯郸城。

    “娘,孩儿回来了。”一座看上去占地颇宽的宫殿内,赵雍束手侍立在一个跪坐着的美貌妇人的身边,恭敬的说道。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的雍儿总算是回来了。”虽然早已知道自己儿子从山中学成归来的消息,不过如今见到了真人,美貌妇人眸子里仍旧忍不住荡漾出一缕激动之色,微笑着朝赵雍招了招手,轻声道,“雍儿上前来,让娘亲好生看看你。”

    赵雍紧抿着嘴,没有开口。只是脚往前移了两步,走到自己的母亲身边站定。那妇人也站了起来,伸手揉揉他的头、摸摸他的额发、拍拍他的臂膀,眼里不知何时已是闪烁着泪花:“我的儿瘦了、黑了,但是也高了,壮了,这几年在山里还好么。”

    “还…还好。”赵雍也是一声哽咽,深吸了一口气,这才缓缓道,“孩儿在山里一切都很好,师父待我视如己出,不仅教授孩儿学问,对孩儿也是无微不至的关照。”

    然后,赵雍将这几年在门内修习的情况和母亲都说了一遍,除了一些涉及门内私密的东西外,他对自己的母亲可谓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妇人只是安静的听赵雍叙述,并不插言,不过却是不时微笑着点头。

    良久,等到赵雍将这些年自己的经历叙述完,那妇人伸手在他脸上摩挲着,轻叹道:“真是苦了我儿了。”

    “孩儿不幸苦,娘亲才辛苦。”看着母亲脸上那情真意切的关爱,赵雍眼角的泪水差点没忍住。

    “不过回来了就好,不仅是你回来了,我李氏如今也国内也重新站稳了脚跟,以后的日子便好过了。”那妇人将赵雍拉入怀抱,在他耳边轻声说道。

    赵雍脸上并没有丝毫诧异的神色,赵国的局势在他归来之前,师父就已经跟他言明,不然也不会送他归来。他母亲出身是赵国的名门望族李氏家族,李氏家族自赵襄子立国之时起便在赵国一直有人身居高位,特别是赵国北部抵御匈奴的军事大郡雁门郡,一直以来便由李氏将领驻守。

    在雁门这一郡之地,李氏甚至得到了赵侯的授权,为了有利于战备,郡守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而且本地的田赋税收也全部归驻守此地的帅府所有,用作军事开支。由此可以想见赵侯对李姓一族是多么看重,当然为了保证这一族的忠心,联姻变成了必要的手段,赵雍之母李氏也是因此才嫁给了如今赵侯赵语。

    不过在赵语即位之前,李氏一族却曾一度陷入了一场灭顶之灾,因为匈奴人在雁门大败赵军,而且越过了雁门防线,深入到赵国腹地,抢掠去不少人员和财物。赵成侯震怒,将李氏镇守雁门郡的郡守革职问罪,再加上赵国国内有小人撺掇,一场战争的失败竟是连累到李氏一族的存亡,赵雍之母正是害怕于此,才将年幼的赵雍送入鬼谷门中。

    而如今李氏竟是渐渐熬了过来,不得不说这个在赵国扎根已久的大家族暗里的实力的确雄厚,赵成侯死后,赵语即位,李氏族人几经周折,使得国内诸多权贵为其说项,竟是让新即位的赵侯将这雁门郡郡守之位再次授予了李氏一族中的一员猛将,也由此宣布沉寂了许久的李氏在赵国的复兴。

    只是让李氏中人有些不解的是,为何在赵成侯之时,赵军在雁门战败之后,自己一族仿若墙倒众人推般,邯郸城的赵国朝堂上几乎没有一人肯为他们开口求情。这才短短几年,昔年的当事者大多还身居高位,风向却翛然转向,自己一族派人去活络之时,众人都满口答应在赵侯面前鼎力相助,而且这种人还不在少数,也正是由于这些人的合力,才使得李氏一族得以东山再起。

    李氏族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能将一切归咎于天意,是老天让李氏一族命不该绝。也不知山中的老王诩知道这些人是如此认为之后会作何想,不过他应该不会知道了,因为在将这赵雍送回赵国之后,他又收了两位徒弟,一人姓张、一人姓苏,暂时是没有精力来关注天下大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