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me,最快更新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 !
公元前712年,周桓王试图大张王权,他行使周天子可以给予和剥夺诸侯封邑的权利,用原本不属于周王室直接控制的苏氏十二邑,换取了郑国的十邑,结果实际上导致郑国损失了四邑。后来,周桓王又索性免去了郑庄公的左卿士职位,从此郑庄公就再也不去朝见周桓王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统领周军和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国的部队来讨伐郑国。郑庄公率军列阵迎敌。当时的周军分为三个军阵,周桓王率领左翼军和陈国的军队,力图征服郑庄公。郑庄公面对周桓王的阵势,摆开鱼丽阵,让战车前冲,步卒后随,先打实力最弱的陈国。这使得蔡国和卫国的军队非常畏惧,而后仓皇地退出战场。然后,郑庄公集中兵力从两边合击周军。周军大败,周桓王也被郑国的将领一箭射中肩膀。桓王忍着疼痛,勉强地指挥着军队逃出了重围。郑国的将领想要继续追逐,活捉周桓王,郑庄公制止道:君子不能逼人太甚,何况是欺凌天子呢?我们是自卫,国家能免于危亡就足够了。战后,郑庄公为了表示对周天子的尊重,还特意派大夫前往周朝,慰问受伤的周桓王。
这场战争之后,周桓王的威信扫地,郑庄公的声威大振。宋国、卫国、陈国等宿敌也都前来求和,郑国成为了当时中原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公元前701年,郑庄公和齐国、卫国、宋国等大国诸侯结盟,郑庄公成为诸侯霸主,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小霸事业。
郑庄公在位期间,郑国确实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统一与稳定。郑庄公立长子忽为太子,可是他在位期间对其他庶子同样也是非常宠爱。结果导致庄公去世后,郑国立马陷入了君位之争的混乱局面。在近三十年的内乱中,郑国无暇顾及外面的事务,郑庄公的小霸事业也嘎然而止。
郑国的内乱结束以后,大国争霸的时代到来了,先是齐楚争霸,后是晋楚争霸。但无论是哪个诸侯国争霸,都把争夺郑国当作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郑国因此也就成为了大国争夺的主要对象。郑国作为小国,为了生存,它不得不首鼠两端,朝秦暮楚。郑简公后期,晋楚两国停止了战争,这次停战持续了较长一段时期,郑国也由此得到和平的发展,但它仍然经常受到晋国和楚国的侵扰。
郑国一直都是晋国和楚国争霸的前沿阵地,在两个大国之间起到缓冲作用。晋国和楚国的总体实力相当,双方都深知无力灭掉对方,直接接壤势必会导致两国之间产生更加剧烈的冲突。因此,无论双方争夺郑国的战争是多么的激烈,春秋时期的郑国始终没有灭亡。
子产是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为郑国的中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郑简公和郑定公的20余年中,主要是由子产来治理郑国。在内政方面,他积极团结郑国的内部贵族,维护郑国的稳定;改良土地制度、赋税制度,促进经济发展;颁布成文法律,加速法制化进程。在外交方面,子产言辞得体,面对大国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维护了郑国的独立地位,赢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在他执政的20余年中,郑国出现了中兴之势。
郑定公之后是郑献公和郑声公,声公和献公时期,郑国在春秋末期的国际舞台上还是比较活跃的。公元前504年,郑国灭掉了楚国的属国许国。同年,周朝内部发生混乱,郑国趁机讨伐周朝,并夺得了周朝的部分土地。公元前502年,郑国与齐国、卫国结盟,四年后,鲁国也加入了这个同盟之中。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历史进入战国时代,郑国的历史也接近了尾声。这一时期,郑国共经历了四位君主,历时79年。战国初年,春秋末年的中兴为郑国积攒了一些力量,面对韩国的屡屡进攻,郑国能够多有反击。进入战国时代的郑国,内政非常混乱,君权不稳,政局动荡。三家分晋之后,韩国更成为了郑国最大的威胁。公元前423年,郑幽公刚刚即位,韩武子就来讨伐郑国,杀害了郑幽公,此时的韩国已经对郑国虎视眈眈了。直到公元前375年,韩国最终灭掉了郑国,郑国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在郑国时,至少在孔子以前,普通百姓除了从小受父兄们各行职业的专门训练以外,所受的国家教育只有打仗这一件事情。在当时,所谓“庶人没有资格受到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罚”,老百姓接受的国家教育,只不过是统治阶级的奴隶训练而已。郑国是一个比较重视教育的国家,教师的地位自然也就比较高。郑国的学制大概分为大学和小学二等,大学立在国都之内,小学立在乡邑和家中。
学校所造就的人才,只是王子、公子和卿大夫、士大夫们的子孙。他们先进小学,然后循序地进入大学。当时教育的课程大致上分为文、武两项:文的教育科目是文字、计数、诗、书、礼、乐以及其他的古典等;武的教育主要是射箭技术和驾驭战车的技术。
列子,是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人,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对后世哲学、文学、科技、宗教的影响非常深远,著有《列子》一书。列子隐居于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净修道,他主张名实相符和无为而治。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在战国的前期,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列子》又被称为《冲虚经》,一共8卷,共有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134则,像《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等,篇篇珠玉,发人深思。《列子》完全可以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相媲美,而在意境上,《列子》要远远地超越了《伊索寓言》。
介绍完郑国的大概情况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郑风》。《郑风》是十五国风之一,是先秦时代郑地的民歌。春秋时代,郑国的统治区域大致包括今天的河南郑州、荥阳、登封、新密、新郑一带的地方,《郑风》大概就是产生于这个区域的诗歌。
公元前806年,宣王封自己的弟弟为郑桓公。当犬戎攻破周王朝时,郑桓公和周幽王同时被杀,郑桓公的儿子郑武公和周平王一同东迁。后来郑武公吞并了虢国与郐国的领土,沿袭郑国的国号,命名新的都城为新郑。
郑国与东周的王畿接壤,地处中原,文化较为发达。春秋之际,郑国百姓创造了一种具有地方色彩的新曲调,激越活泼,抒情细腻,和迟缓凝重的雅乐相比,无疑是一种进步。所以当时很多名人都脱口称赞郑乐优美细腻。孔子责备郑乐,说“郑声淫”,很大程度上是害怕郑乐这一激越活泼的新声会取代周王朝的正乐。
《郑风》中绝大部分的诗歌是情诗,这不仅和郑国有溱水、洧水便于男女游览聚会有关,更重要的是和郑国的风俗习惯有关。郑国的上巳节,实际上就是一个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正因为郑国保留着男女自由交往的某些古代遗风,所以也就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根据《左传》记载,郑厉公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97年,郑国大臣祭仲的女儿雍姬问她的母亲:父亲与丈夫哪个更为亲近一些?她的母亲回答道:父亲只能有一个,而丈夫却是个个男人都可以做的。
一位世官妇人,居然用这种亵渎礼教的话来教育自己的女儿,可想而知,郑国的普通百姓在对待男女的问题上会有什么样的态度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来读《郑风》中那些大胆的情诗,也就好理解了。当然,从郑国人民歌唱的本身来说,恐怕反映自己劳苦和怨愤的诗歌也是绝不会少的,因为郑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但关于战争的诗歌,在《郑风》中基本上是看不到的,这可能是编选者的缘故吧!
在《国风》当中,卫国的诗歌作品是保存最多的,《邶风》《鄘风》《卫风》共有诗歌39首。但从十五国风的分类来看,《郑风》无疑是其中存诗最多的一类,共有诗歌21首。卫国是殷商的旧地,卫国诗歌的繁荣,无疑是受到了殷商文化的影响。而郑国处于殷商文化的中心区域,它的文化自然深受殷商的影响。因此,郑卫两地的风俗民情也表现出了许多相同的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卫之音是新兴音乐的代表,有人说听郑卫之音感觉不到疲倦,可见它们的确有自己独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