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me,最快更新我的大青山 !
腊月二十七,香菱嫂的豆腐坊比往常忙了好几倍,早上四点不到就有人开始排队。
在东北过年都有做豆腐的习惯,冬天蔬菜少,过年最好的副食品就是豆腐。
做豆腐费工费时,程序复杂,韩涛也带着刘国威来帮忙,大家一边说笑一边于活,倒也增添了节前的喜庆气氛。
“这简直和杀年猪有一拼,不知道以为不要钱呢!”韩涛拿起手中的大盆,走到门口的大缸边上,忍不住感叹。
他来清河屯这么久,就没看到大家这么买过豆腐,平常都是称一二斤豆腐就不错了,而且回去还要配上一大锅白菜,就这也能让全家人吃的不亦乐乎。
“今年是难得的丰收年,交了任务粮之后都有余富钱,所以大家伙都打算过个肥年。”香菱嫂子直起腰,笑了笑“我看了条子都吓一跳,富于一些的自己一家就订了一板(20斤),差一点的也是两家订一扳(20斤)。”
“嫂子,估计以后条件好了这副食品会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公社和县里的餐馆,需求量指定不小。”韩涛把泡好的豆子捞入大盆,此时他才明白,只有参与其中才能体验到传统手艺人的不容易“过了年我给嫂子筹划筹划,咱们也要往大了发展,争取建个豆腐厂。说不好,一个万元户就出来了。”
“那敢情好,以前嫂子也没往远了想,就是打算带着他们几个赚点过日子钱,省得被人瞧不起罢了。”香菱嫂子一边推磨—边用勺子连豆带水舀进磨眼,磨好的豆粕儿,直接落进下面的大盆里。
“那还不翻了天!”,刘叔家儿媳妇董玉莲也在香菱嫂的豆腐坊帮忙,他见大盆里的豆子满了,紧忙倒进旁边的的锅里“就这还一天训八遍,真要是发展成个豆腐厂,估计家门都进不去了。”
“不让进就拉倒,都是惯得毛病,咱们真赚了大钱看他们还敢说什么。”村里有名的泼辣媳妇杨玉梅,气哼哼回了一句。
等豆子全磨完了,大家开始用热水稀释,然后舀进面袋反复揉搓。这样,豆子就变成豆浆和豆腐渣。
“要不也把豆腐坊并入公司得了,跟着涛哥准能赚大钱。”刘国嘿嘿一笑,他把烧开后的豆浆舀进边上的大缸里,等着香菱嫂子来完成最后一步。
这门手艺十分讲究技术。首先要掌握浆的温度,其次掌握用卤水的数量。卤水加早了,加多了,豆腐老,粗涩.口感不好,颜色泛黄,出豆腐也少;卤水加晚了,加少了,豆腐嫩,易碎,切不成块,口感同样不好。
因为香菱嫂子娘家几代人都是干这个的,所以,点豆腐一般都由她亲自操作。
“回头我合计合计,就怕咱这小生意拖了养殖场的后腿。”说完,香菱嫂子密切注视着缸内变化,其他人也不在聊天了,而是屏声敛气,仿佛喘口气会殃及豆腐似的。
直到缸里豆腐变成豆腐脑,大家才喜笑颜开。连那些躲在炕上、两只小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下的虎子还有仪彤她们,此时也咧开小嘴儿。
“一人一碗,吃完睡觉。”香菱嫂子毫不吝啬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期望,每个人一碗豆腐脑儿。
当孩子们狼吞虎咽的时候,韩涛和刘国威又帮着香菱嫂将豆腐脑舀进铺好白包袱的木槽里,之后盖上盖,压上石头,这时大家伙才彻底松口气,之后就都在浆水的滴嗒声中回家睡觉去了。
……………………………………………………………..
腊月二十九日,节前准备最后一天。吃完早饭,韩涛让仪彤和铁蛋、虎子他们几个出去疯玩,自己则直奔供销社而去。
今天村里的供销社最后营业半天,王东他们几个昨天托人带来口信,说是趁着县里来各村镇接售货员的机会,让开车的司机捎来了东西。
虽说改革开放过去三年了,但东北不比南方,就是省城的经济发展也不是那么快,所以供销社依旧是各村镇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不论是农忙农闲,不论是年节还是平日子,油盐酱醋茶,给丫头扯块布,给小子做件衣服,给来的客人打上二两酒,农忙了置办锄头镰刀这些家伙儿事,拿点鸡蛋换米面,废旧物资回收等都要到这里来。
供销社就坐落在村里十字街道的中心,一共十几间房子,宽大的门口向着大街敞开着。大门上写着红红的对联,上联是“发展经济”,下联是“保障供给”,横批是“自力更生”。
进了屋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大的柜台,把整个屋子都圈了一圈。柜台里面摆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从供销社的北面向南看分别是针织品区,主要经营布匹、鞋帽、毛巾、香皂、针线、这类东西。
然后是副食区,主要销售油、盐、酱、醋、腐乳、红糖、烟酒、茶叶、鸡蛋、咸鱼、柿饼、苹果、冻梨、冻柿子、糕点、水果糖等等一系列东西。
再往北就是土产百货区,都是些镰刀、锄头、麻绳、铁锹、暖瓶、脸盆、挂钟、闹钟、书本、文具等一类东西。
这不禁让韩涛想起了清河屯广播内容,里面经常播送郭颂的那首《新货郎》:
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哎,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阿!有文化学习的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姑娘喜欢的小花布,小伙扎的线围脖。穿着个球鞋跑地快,打球赛跑不怕磨。秋衣秋裤号头多,又可身来,又暖和。小孩用的吃奶的嘴呀,挠痒痒的老头乐,老大娘见了我呀,也能满意呀!我给她带来汉白玉的烟袋嘴呀,乌木的杆呀,还有那铮明瓦亮的烟袋锅来阿呀……
“同志,要什么来这边开票。”一个黑黑瘦瘦的老售货员,戴着一副老花镜,抬头看了看韩涛,再次低头扒拉着手中的算盘珠子。
“小王同志,我过来取城里捎来的东西。”韩涛走向正面的柜台,那里除了老售货员还有一个青年售货员正在给一个小孩拿东西。
只见那个小孩递过两角钱,然后兴奋的接过装着四块腐乳的瓷碗,原来被韩涛称为小王的青年售货员给他格外打了半碗腐**。
看着小家伙高兴的直想蹦,青年售货员笑着提醒着别洒了。腐乳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可是好东西,基本上只挟上一小角再淋点汁就能解决一顿饭。
“韩涛同志你好,东西在小张那里。”答对完小家伙,小王打了声招呼,笑着指了指土产日杂柜台。
“谢谢了小王同志,过了年回来请你吃饭。”韩涛往土产日杂柜台那边一看,一个青年坐在那里,白白胖胖的,长相与这个刚刚解决温饱的年代有些格格不入,眼睛眯着,正抽着带过滤嘴儿的“大前门”香烟,轻烟袅袅,一幅养尊处优的样子。
“好啊,那咱就说定了,我可听王东说过,你那竟是好东西。”小王笑呵呵的应了一句,韩涛在正蓝旗村的几个屯子中还是小有名气的。
虽然小王是供销社的正式职工,吃公家粮,端着铁饭碗。但是每个月24块钱的工资,有二十要交到家里,所以也是难得吃一回好的。
“你小子别哭穷,俗话说听诊器方向盘,人事干部售货员。这都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比我这待业青年可牛多了。”韩涛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想着那个白胖青年走去。
虽然是玩笑话,但是现在的收货员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当的,不论是在县里百货公司,还是大小供销社工作。都要有关系才行,小王就是接班进入供销社系统的,他爸爸在供销社干了半辈子。
经过交流,韩涛知道了县里来的这个小张名字叫张羽,因为土产公司和县里的供销总社有业务往来,所以他和王东、梁晓飞他们早就认识。
这次正好听说他负责跑通江公社这边接销售员回县里,就拖他把东西带来了。
“呀!都是稀罕东西,这是城里的亲戚给捎来的吧。”
“真阔气,冬天能吃到这么新鲜的苹果鸭梨可不容易。”
“苹果鸭梨算啥,那橘子罐头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好漂亮的镜子,瞅着就稀罕人。”
箱子一打开,供销社里顿时惊呼不断,韩涛低头一看,里面有2斤国光苹果、2斤鸭梨、2瓶罐头、二斤面粉、2斤散糖块、1斤蜜三刀,三幅年画儿,还给仪彤带来一块俄罗斯小镜子。
抱起箱子,韩涛心中暖哄哄的,县农场根本揭不开锅了,估计这些东西是土产公司发给他们几家的年供应,看斤数最起码是其中一家的一半供应量。
过年能吃上新鲜水果和这么多面粉,这在农村绝对头一份,其他人家过年能吃一顿饺子就很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