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小说网 www.800xs.me,最快更新大魏春 !
坐在车中,达奚捂着脑袋,像是圈里的猪,痛苦的哼哼着。
他知道三个自己绑一块也不是李承志的对手,自然不会蠢到与李承志打架、角搏。
但也不是事事都不如李承志。
所以,他把李承志灌到了几案底下,自己也喝成了这副模样。
而李承志就如报复一般,天都还没亮,就将任令送到他的床头:招抚将军,主六镇归附军民之一应事务。
所以太阳都还没露头,达奚就不得不爬起来履新……
宿醉的感觉很难受,头就像是要炸开一样。胃里酸的仿佛针扎,想吐却什么东西都吐不出来。
每当这种时候,十人有九人就会赌咒发誓,宣称这辈子再也不喝酒了。但只要有人撩拨,可能都过不了夜,就会再次出现在酒桌上。
就如达奚……
张信义谄笑着凑了过来:“某知以往多有不是,但身不由已,只能请将军海涵。若将军不弃,某愿备薄酒一席,为将军赔罪?”
纵使头痛欲裂,但嘴上却很诚实,达奚憧憬道:“可有昨日那喝着不烈、入口极绵,却后劲极足的清酒?”
“自然是有的!”
张信义满口答应,“纵使没有,某也能寻妹婿讨来……”
对啊,竟忘了这厮是李承志的妻兄?
达奚喜笑颜开:“以前各为其主,受人差遣,你自当竭心尽力。而如今你我同殿为官,便不可同日而语,当一心一德,同舟共济。是以赔罪不至于,就当你我间叙旧了……”
张信义点着头,随口应着,心中却想:果然不出承志所料,便是达奚有天大的怨气,没有一顿酒是消解不了的。
一顿不行,那就两顿……
二人信马游缰,近至午时才至镇夷城北约三十里的红土坡。
顾名思议,此处山岭似被血浸染,近如赤红。如一条火龙一般,伫立在弱水东岸。
数不清的民帐驻扎在山梁之南,山头的断口处,仿佛崩了一般,垒下无数红土。上千民壮挥舞着锄头、铁铲,将土墩砍碎,再装入车中。
牛车、骡车长无尽头,一辆接一辆的驶过山脚,运往镇夷镇。
达奚到此时才想起来,昨日入城之时,外城下也如这般,民壮无数。
不过不是挖土,而是在垒墙筑城。
他很是不解:“为何不就地取材,反而要舍近求远,往如此远的地方取土筑城?”
“承志称:关城左近地势平坦,多为弱水河冲积而成,皆为砂土,不宜筑城。而此处离城不远,山上却为坩土,无论铺路、夯墙、砌炉,都极为便利……”
稍一顿,张信义又低声道,“再者,也不可能将这些乱兵、流民白白供养,总是要找些事做的……”
达奚深以为然,频频点头。这也就是所谓无事就会生非,就如军中,凡擅带兵之将,皆是如此。
稍一催马,达奚又往前靠了靠,张信义的亲卫擎起一杆角旗摇了摇,顿时便有军将迎来。
来人甚是高大,骑着一匹近七尺高的大马,马蹬却好似要拖到地上一般。等下了马,更是如铁塔一般,仿佛一只脱了毛的大熊。
两兄弟的长相足有七八分相似,只是一眼,达奚就认了出来:“可是李彰李将军之弟?”
“某正是李显,见过奚将军!”
李显恭恭敬敬的作揖,又朗声道:“今日早间,显已接到郎君手令,自今日起,某自当以将军马首是瞻……”
倒是有礼有节,但忘了是什么时候,好像记得李承志说过,这就是个愣头青,脾气上来在他这个郎君面前都敢伸拳头?
记忆太过久远,达奚只是隐约间有些印象,都忘了这已是好多年前的老黄历了。
这几年,李显被李松带在身边悉心调教,已然长进了不少。虽偶有莽撞之时,但比起三年前已是天差地别。
“李军主有礼!”
达奚客客气气的回了一句,又温声交待道,“事不宜迟,就有劳李军主将各部首领、族长请至营中,与奚某一晤!”
“遵令!”
李显应了一声,遣亲信去传令,而后又领着达奚与张信义入营。
想起临行前李承志的交待,达奚稍有些担忧:“稍后若是逼迫过甚,会不会适得其反?”
这句话说的没头没尾,李显一时没反应过来。张信义却知道他是何意,但他并未应话,只是神色古怪的看了眼李显。
常言穷山恶水出刁民,北镇却截然相反。
孝文帝未迁都洛阳之时,六镇为旧都平城之屏障,将卒多为拓跋贵族,镇民多为鲜卑、敕勒的大部族、豪强。
迁都之后,这些人的地位一落千丈。又因为抵御柔然,元宏索性强令:凡六镇军民,皆不得外迁。
哪怕是因功累迁,迁职升官,九成九也只会在六镇这个框架之内。就如李承志任虎贲将时,麾下多有六镇豪强子弟,其父祖已贵为候、伯之爵者不胜枚举,但大多数依旧为六镇之官。
又因元宏强行汉化,重用汉臣等一系列措施,六镇将官也罢,豪强也罢,更是一日过的不如一日,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之后为扩充兵员,屯田养兵,凡被贬之官吏、战败之将卒、或因反叛革籍的民户、及战争中强掳的俘兵、难民,元宏一股脑的全塞到了六镇,久而久之,从上到下的构成越来越复杂,矛盾越来越尖锐。
说实话,能坚持近二十年,六镇硬是捱到山穷水尽,已无半丝活路的地步才反,委实出乎李承志的预料。
可见韧性之坚!
所以即便待遇差些,甚至是苛刻些,但只要有口饭吃,这些人暂时就闹不出大乱子。
不然李承志为何会派李显来?
正因为李显有些莽,所以也是一根筋。向来都是郎君怎么说,他就怎么干,从不打一丝折扣。
比如郎君说了,丁壮每人每日需背够红土百担,才能发一张粟饼,那他就绝不会在你背够五十担的时候,发给你半张。
莫说五十担,就是九十九担都不行。
比如郎君又说了:若是敢有人闹事,便以雷霆手段待之,该砍头的砍头,该驱逐的驱逐。
李彰倒是没杀过几次人,但被他押送出境的却有不少。且是拖家带口,一并驱逐至西海之北,任其自生自灭。
过了浚稽山,除了戈壁还是戈壁,连口水都找不到,怕是活过三日都难。
便如这般,在强压政策之下,难民营中的怨气很大,但一直相安无事。
只因留在这里,至少还有条活路,若是去了漠北,却是十死无生。
所以张信义已然料到,达奚此次虽是临危受命,但差事算不得难。
一是因为达奚忠厚,不似李显这般不近人情,一点都不懂的变通。权限之内,定是会予镇民行些方便。
二是李承志深知张驰有道,暗授达奚之安置之策,比只令一昧强压的李显宽松了好几倍,自然要轻松许多。
所谓由俭入奢易,便是这般的道理。
哦,承志称这是……崩溃疗法!
……
心中思忖,张信义随达奚入了军营。
营寨就立在弱水河边,共有一千。而这一千兵看押的民壮就近有上万。若加上其妻儿、老小,至少也在四五万左右。
达奚下意识的生出一丝狐疑:数量如此悬殊,李承志为何就不怕乱民啸营?
正值午时,营中已开始造饭,也有步卒驾车,准备给难民送饭。
达奚突发奇想,说已见过民壮,却不知老弱如何安置,要跟着去看一看。
张信义的任务只是将达奚送到地头,故称宿醉无力,不愿再骑马奔行。李显无奈,只能亲自带路。
而刚出营寨,达奚便听到了一声爆响。
声音极大,似是比雷还要响。虽然骑在马上,但达奚依旧能感受的大地阵阵晃动。远处红雾漫天,似是有血雨从天而降。
达奚随李承志征战关中,自然见识过火器之威,更知这是火药所致。但他不知道为何会用在此处?
“此为何故?”
李显言简意赅:“炸山!”
达奚一听就懂:应是将红土炸松,以便民壮铲运。但奇怪的是,这般大的动静之后,即无马嘶,也无人嚎,四野间不是一般的寂静?
就算西海的战马都经过操训,早已习以为常,但这些难民皆是新近迁来,焉知炸药为何物?
正狐疑间,烟尘渐渐散去,看到红山之下的那一幕,达奚眼角微微抽搐。
凡民壮尽皆跪伏于地,有的就如受惊的野雉,恨不的将头杵进土里。也有的不停的磕着头,似是在向老天请命。而大多数的,都被吓的瑟瑟发抖。
怪不得难民近有五万,李承志却只敢派一千兵看押?
便是自己在关中初听晴天响雷,不也以为是天降神罚,以助李承志破敌?
而这些愚民又何曾见过旱地霹雳,更甚至将山都能炸开的景象?
自然以为这是神迹,更将施术的兵卒当成了天兵天将,焉能生出半丝忤逆的念头?
达奚不由自主的想起早间与李承志拜别时的情景:六镇苦寒,远不如我西海富饶。是以凡逃荒之民,无不甘之若饴,诚心归顺……你尽管施为便是。
这哪是因西海富饶而诚心归顺?
分明是被这般神迹骇的六神无主,根本不敢反抗……
达奚顿时就多了些底气,更多了些信心。他轻吐一口气,又挥了挥手。
车队紧随其后,往山梁之东行去。
又往前走了约四五里,达奚看到了一座巨大的营寨。
人一过万,无边无沿,何况是三万余?达奚站在山梁上,只觉眼前的民寨竟望不到尽头。
一道大渠穿寨而过,深近六七尺,宽近有一丈,其中放满了水,正缓缓往东流淌。
而后左右又分出许多支渠,纵横交错,将偌大的营寨分成了无数小寨,就如一个连一个的“田”字。
达奚不解道:“为何如此?”
“一是便于百姓取水,二则以渠为墙,可省却寨墙,三是迟早都要修,早修不如晚修……”
李显向来如此,不管你能不能听懂,只要是他自己能懂就行,便是与李承志问对也是如此。
达奚琢磨了好一阵,才知他说的二与三是何意。
民寨皆被水渠围在中间,流民进出,必经石桥,只需在桥上驻以三五个兵卒,就可免奸细窜连,乱民流窜。
这与洛京的“里”如出一辙。
至于早修迟修,应是指此处迟早都要垦田,反正都要修渠引水,不如提前建好……
摊上这么个下属,以后想偷懒都难,但凡有一句话交待不到,怕是就能生出波折来。
但好处也显而易见,至少不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达奚叹着气,又催了催马:“入寨看一看吧!”
此时已近未时,但寨中并不见有炊烟升起,更不见一个人影,分明是一座空寨。
好在达奚知道,凡手脚健全的老者、妇人,皆被遣至野中垦田。若是腿脚不便,或是老迈不堪,则被集中至寨北剥麻。那里修了数座大池,专用来沤麻。
倒非李承志不近人情,连残缺之辈都不愿放过,而是流民皆以“户”为治,你干的多一些,分到家中的口粮就多一些。
只要你愿意,哪怕全家躺在帐中,天天做白日梦也无人理会,只以不生事就行。但会不会饿死,就不知道了……
又靠进了些,达奚侧耳倾听,似是听到了朗朗的读书之声。
他好奇道:“流民寨中也建了童学?”
李显点着头:“郎君说过,凡归附之民,皆为我西海子民,是以当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个屁?
昨日才去过铜厂,达奚又不是没见过?
那些在渠边挑拣铜粒的老弱,都吃的是面饼,喝的是肉汤。而且每月工俸多达两百钱往上。
但在红山下挖土的难民丁壮,就只能啃粟饼、麦饭,喝野菜汤。再多余连半个铜子都无……
虽如此腹诽,但达奚也心知肚明:李承志能为这数万老弱供以衣食、毡帐,就已是莫大的恩惠。
但凡换一个来,如高肇、罗鉴、长孙道,哪会管你死活?
绝对是丁壮充军,老弱妇孺任其自生自灭……